百仕通再购中国物业 或45亿元购上海仲盛世界商城
来源: | 作者:jewelry-60 | 发布时间: 2008-08-27 | 673 次浏览 | 分享到:

       此次有望被其收入囊中的是仲盛集团旗下在上海莘庄的仲盛世界商城,据香港媒体报道,该交易涉及金额约45亿元人民币。

  据仲盛集团网站介绍,该集团为在上海及北京经营业务的私人物业发展商,其创办人叶立培,曾数次入选福布斯中国富豪榜。

  昨日,《第一财经日报》采访仲盛集团派驻仲盛世界商城招商部的工作人员李先生时,对方没有正面作答,只是说:"等到8月底吧,到时候就知道了。"而截至昨晚发稿,记者未能联系上黑石地产部相关人员。

  如果上述交易最终落实,将是黑石自今年6月中旬收购上海长寿商业广场之后,在上海乃至中国投资的第二宗商业物业。但据了解,仲盛世界商城虽然两年前已开始预租,但目前仍未开业。其招商部另一位工作人员透露,该商城预计今年10月18日全面开业,目前已签约入驻的家乐福超市,将于本月底营业。到目前为止,仍有部分商铺尚未租出,租金水平大概在12~20元/平方米/天。

  值得注意的是,仲盛集团网站上列出的"在建工程"中,被称为"上海莘城"的仲盛世界商城以全英文介绍出现,其中显示,商城总建筑面积超过28万平方米,项目的预期总建筑成本为10亿元人民币。

  香港方面的消息称,仲盛世界商城早于2006年下半年开始将整个项目放盘销售,叫价20多亿元,但当时因承租户较少,未能吸引买家。之后预租情况逐渐改善,叫价也提升至36亿元以上。此次黑石出价将近45亿元,系迄今为止上海楼市外资整体收购案例中涉及金额最大的一笔。此前李嘉诚旗下和记港陆(00715.HK)出售世纪商贸广场的价格是44.38亿元。

  高力国际此前发布的一份报告认为,近来可以发现境外投资者仍在上海中心商务区域寻找具有高租金收益的项目。据了解,世纪商贸广场最近的租金水平为12元/平方米/天。虽然世纪商贸广场与仲盛世界商城的物业形态并不同,但仅从租金水平看,后者报出的租金水平较前者为高。而如果以45亿元的成交价计算,仲盛世界商城售价仅16000元/平方米左右,较世纪商贸广场约45000元/平方米的成交单价便宜不少。

  虽然过去几年外资投资中国房地产受到一定限制,但外资在中国楼市整栋收购商办物业甚至住宅物业的案例仍层出不穷。美国某私募基金中国合伙人甚至对记者表示,他们有渠道可以让境外资金能够在短时间内"合法"进入中国境内,较正规的审批程序耗时更短。

  而上海市统计局最新发布的数据也显示,今年上半年,上海外商直接投资中,房地产业涉及合同金额22.27亿美元,占上半年外商直接投资合同总金额的将近27%,同比增长1倍。

  随着商务部发布有关通知,将外商投资房地产业的审批权下放到地方后,外资进入中国楼市的步伐可能因此而加快。

  观察

  外资"抄底"中国楼市?

  外资进入国内楼市的脚步并没有因为全球经济形势的复杂局面而停止。美私募投资基金黑石集团(BlackstoneGroup)在收购国内第一个商业地产物业上海长寿商业广场仅两个月后,第二单涉资逾45亿元人民币的商业地产收购案又将落子--这次瞄准的是上海仲盛世界商城。

  这已是今年以来发生在上海楼市的第六个外资大宗收购案,涉资总金额超过136亿元。在目前国内楼市趋冷的市况下,外资仍一意孤行,大手笔投资,大有抄底国内楼市的意味。显然,监管层对外资进入楼市在过去几年里虽然一直采取限制措施,但这并没有阻碍外资进入中国楼市的冲动。

  尤其是今年7月底刚下发的《商务部关于做好外商投资房地产业备案工作的通知》(下称《通知》),规定自今年7月1日起商务部将委托省级商务主管部门对外资投资房地产行业备案材料进行审核。这一审批权的下放被认为是对外资投资国内房地产业的重大利好。

  目前最早对上述《通知》制订实施细则的是杭州市,在提出一系列地方配套措施的同时,还编制了一本详尽的列明地方政策、实施细则及审批流程,甚至各个相关负责人姓名及手机号码的小册子。已经有业内人士表示,杭州市出台这一举措后,"外资的脚步将渐行渐近"。

  事实上,在信贷紧缩持续大半年后,国内房地产开发商的资金链越绷越紧已成为行业内公开的秘密。持有一些经营性物业的开发商,为快速回笼资金,出售物业套现亦在所难免。一位美国小型私募基金中国合伙人曾向记者透露,现在找上门要求被收购的项目越来越多。

  在国内楼市不景气的情况下,怀揣现金、觊觎中国市场良久的外资,选择现在出手亦是一个好机会。因为当市场供大于求时,对于买家而言就有更多价格谈判的筹码。今年5月份李嘉诚旗下和记港陆(00715.HK)将上海的世纪商贸广场以44.38亿元的价格出售给美国投资基金亚太置地。

  这笔交易因成交价低于市场预测曾引起诸多争论,但高力国际之后发表的分析报告却认为,原因可能在于离岸交易的结构及大宗整体收购的因素,也反映了目前买家对于较大折扣的谈判能力。"即使考虑到中远期较乐观的市场远景,海外买家在目前也偏于保守。"

  显然,急于出货的开发商,以及对楼市前景虽趋于保守但仍兴致很高的外资,在交易价格上达成一致的可能性已越来越高。此前海外基金曾抱怨国内楼市可供收购的物业越来越少的重要原因,在于卖方的叫价偏高,这使他们望而却步。但目前中国楼市的现状给外资提供了一个压价的好机会。

  此外,今年以来外资收购成熟物业的案例,大多以离岸交易方式进行,这在具体操作上可以绕开国内对外资投资房地产业的各种限制,高力国际认为,这将成为海外资金投资中国房地产市场的主要交易方式。

  随着开发商对资金的饥渴需求,外资以入股项目公司的方式进行股权投资,也正在成为外资投资国内楼市的另一种选择。与收购成熟物业相比,外资在股权投资方面的压价筹码可能较收购成熟物业为高。因为成熟物业的收益相对稳定,其投资收益率基本可进行定量评估。但股权投资更大地取决于公司获取好地块及资金运营能力,对这些能力的判断往往具有主观性。

  在商务部将外资投资房地产业的审批权下放至地方后,随着各地实施细则的相继出台,亦可能迎来一轮外资投资房地产业的一轮小高潮。但对于国内开发商来说,能否让自己持有的物业或者公司股权卖出一个更好的价钱,最终仍取决于开发商在与外资谈判时,拥有怎样的议价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