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房地产报:利率上升带来市场良机
来源: | 作者:jewelry-60 | 发布时间: 2007-11-23 | 1184 次浏览 | 分享到:

建行MBS、次级债欲同步发售

           日前,有消息透露,中国建设银行将于11月初发行新一期资产证券化产品--"建元2007-1重整资产支持证券"及"2007-1RMBS"居民住房抵押贷款资产支持证券。据悉,中金公司为此次发行的主承销商。与此同时,建行还将同步发行200亿元规模的"2007~2008年次级债券第一期"。"早在6月份,股东大会已经授权银行发行不超过400亿元的次级债,现在是按计划进行。但最起码一周内是不会发行的。"建设银行投资部相关人士透露。此前,上海浦东发展银行刚刚于9月11日发行了第一期信贷资产证券化信托产品。业内人士表示,尽管美国次级债的"余悸"仍存,但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扩容"正迅速升温。


MBS上路

          "发行时间与规模目前还不方便透露,届时会有公告。"建设银行投资人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据了解,住房抵押贷款资产支持证券的基础资产池为2000年~2006年深圳、福州、泉州地区44.95亿元未偿本金的个人住房抵押贷款。其中,正常类贷款占98.47%,关注类贷款占1.53%。据一位接近建设银行的市场人士透露:"早在今年上半年,建设银行已在计划发行两只证券化产品,一只是不良资产支持的,另一只则是MBS(住房抵押贷款资产支持证券)。"此后,由于美国次级抵押债券风波影响,该计划被停滞。建设银行在2007年中报显示,建行持有美国次级按揭贷款支持债券名义金额为10.62亿美元,但对全年盈利影响有限。"现在是好时机,MBS和次级债有可能同步发行。"该人士表示。所谓的好时机则是,下半年以来不断上升的利率。"经过几次的加息,目前发次级债以及证券化产品已经处于负利率水平,这对银行来说,是一个较好的市场环境。"中国信达资产管理公司金融风险研究中心沈洪溥认为。关于次级债被调至200亿元,负责人解释:"建行并没有缩减计划,400亿元的额度,用分期发行也是一种方式。"事实上,按揭贷款对于商业银行都是优质资产,因此大多数商业银行都存在动力不足的问题。"这要靠监管层的推进。建行除了有试点的示范效应外,它在金融产品的创新与自身的资源也有关联。"中国银行全球金融市场部高级分析师谭雅玲表示,建行与信达资产管理公司是一家,信达在不良资产的管理、拍卖、打包等很多操作层面上都做好了铺垫。


市场环境

            此前,上海浦东发展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曾于9月11日拿出了43.8326亿元的中长期公司贷款作为证券化资产,交由华宝信托设立"浦发2007年第一期信贷资产证券化信托"。这是中小股份制商业银行首次涉足该领域,也意味着第二批资产证券化试点的正式启动。在此之前,仅有建设银行、国家开发银行、信达和东方资产管理公司四家金融机构试点过资产证券化。西南财经大学财税学院周雪飞博士分析:"此次建设银行发行次级债以及证券化产品除了研发创新业务的象征意义外,从银行自身需求来说,也比之前有所增加。"央行10月12日公布的数据显示,年内前9个月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新增3.36万亿元,这一数字比去年全年还要高出一成。远远超出了央行划定的全年2.9万亿元的预定目标。"在房贷市场占有很大比重的建设银行,在前三季度房贷投出很大,资本金的充足率势必受到影响,为了更好地拓展新业务,扩充资本金也成必要之举。"周雪飞进一步分析。尽管9月份建行回归A股已成功募集了580亿元用来提高资本充足率,但也只能维持总资产与总负债的增长平衡。建设银行10月27日公布的三季报显示:"截至9月底,建行总资产64060.41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7.57%;总负债60161.19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7.54%。"今年国家的宏观调控政策重拳频出,8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发行5期定向央票(约7000亿元)等等。紧缩之下,银行资本金的充足率以及负债的流动性已有所降低。"美国次级债危机在银行信贷风险与监控上给中国银行业敲响了警钟,使得银行必须要为了规避一些潜在的不良债务风险,补充资本流动性。"沈洪溥认为美国次级债风波给中国提供了借鉴标本。


资讯来源: 中国房地产报